1.风量和风速的测量
①.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测试前首先检查风机运行是否正常,系统中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障碍,所有阀门的开启位置是否正确并且固定可靠。
① 单向流洁净室风量的测定:
垂直单向流洁净室和水平单向流洁净室的风量是采用断面平均风速和断面面积的乘积来计算的,断面的选取和断面上的测点布置见下表。
表十六 施工验收规范JGJ71和设计规范GB50073的比较
内 容
|
施工验收规范JGJ71
|
设计规范GB50073
|
垂直单向流
|
垂直单向流
|
垂直单向流
|
水平单向流
|
测定断面的选取
|
距地面0.8m
|
距送风面0.5m
|
距高效过滤器0.3m
|
测点的布置
|
间距不大于2m均匀布置
|
间距不大于0.6m均匀布置
|
最少测点数
|
10点,算数平均
|
5点,算数平均
|
测定仪器
|
热球风速仪
|
未作具体规定
|
评定标准
|
应大于设计风速,且不超过20%
|
1~4级
|
0.3~0.5
|
不均匀的均方根差不大于0.25
|
5级(100级)
|
0.2~0.5
|
③非单向流洁净室风量的测定:
非单向流洁净室风量的测定可采用风管法和风口法
a. 风管法测风量:
风管法测风量中风管测定断面应选择气流比较均匀稳定地方,且与局部阻力的距离,测定断面在局部阻力前时不小于3倍风管管径长度,测定断面在局部阻力后时不小于5倍风管长边长度。
对于矩形风管将测定断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方形,边长应不大于200mm。测定点在小截面的中心。整个测定断面的测点数不少于3个。
对于圆形风管将测定断面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上设4个测点,4个测点应在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上。
图三十六矩形风管的测点布置 图三十七 圆形风管的测点布置
b. 风口法测风量:
在施工验收规范JGJ71中规定了两种方法:其一是对于有过滤器的风口,可根据风口形式选用与风口断面相同的辅助风管,其长度为两倍风口的边长,连接于被测风口外部,在辅助风管的出口面上,最少布置6个测点,用热球风速仪测个点风速,再用断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净面积来计算风量。其二是对于有同类扩散板的风口,可根据扩散板的风量阻力曲线和实测扩散板阻力来查出风口的风量。
④风量测定结果的判定:
a. 实测风量应大于设计风量,但不应超出20%。
b. 实测新风量与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出10%。
c. 实测个风口风量与设计风量之差不应超出15%。
2.洁净度的测定:
①.在施工验收规范JGJ71中规定如下:
a. 最低采样点数见下表,每个测点最少采样机3次。
表十七 最低采样点数表
面积(m2)
|
洁 净 度
|
100级和高于100级
|
1000级
|
10000级
|
100000级
|
小于10
|
2~ 3
|
2
|
2
|
2
|
10
|
4
|
3
|
2
|
2
|
20
|
8
|
6
|
2
|
2
|
40
|
16
|
13
|
4
|
2
|
100
|
40
|
32
|
10
|
3
|
200
|
80
|
63
|
20
|
6
|
400
|
160
|
126
|
40
|
13
|
1000
|
400
|
316
|
100
|
32
|
2000
|
800
|
633
|
200
|
63
|
b.测定洁净度的最小采样量按下表:
表十八 最小采样量表(L)
洁净度级别(级)
|
粒 径(mm)
|
0.1
|
0.2
|
0.3
|
0.5
|
5.0
|
1
|
17
|
85
|
198
|
566
|
|
10
|
2.83
|
8.5
|
19.8
|
56.6
|
|
100
|
|
2.83
|
2.83
|
5.66
|
|
1000
|
|
|
|
2.83
|
85
|
10000
|
|
|
|
2.83
|
8.5
|
100000
|
|
|
|
2.83
|
2.83
|
c. 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采样口应朝着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采样口宜朝上。采样速度尽可能接近室内气流速度。即(等速采样)。
测点的布置原则:每层不少于5个测点,多于5点时可分层布置。测点布置在距地0.8m高的对角线上。
②洁净度测定结果的判定:
a. 如实测状态(空态,静态,动态)与事先约定的状态相同,以其洁净度级别上限作为评定标准。
b. 如实测状态为空态或静态,则动态时的粒子数肯定会高,有时可用空态粒子数的5~10倍来估算动态时的尘埃粒子数。
3.微生物粒子的测定:
①.采样点的布置和要求:
a. 浮游菌测定时,其采样点位置可以与悬浮粒子测定点的布置相同。测点距离地面0.8~1.5m,送风口测点位置距送风面30cm左右。根据需要可在关键部位增加测点。测点布置要均匀。见下表:
表十九 浮游菌测定最少采样点数表
面积(m2)
|
洁 净 度
|
100级
|
10000级
|
100000级
|
验证
|
监测
|
验证
|
监测
|
验证
|
监测
|
小于10
|
2~ 3
|
1
|
2
|
1
|
2
|
-
|
10~20
|
4
|
2
|
2
|
1
|
2
|
-
|
20~40
|
8
|
3
|
2
|
1
|
2
|
-
|
40~100
|
16
|
4
|
4
|
1
|
2
|
-
|
100~200
|
40
|
|
10
|
|
3
|
-
|
200~400
|
80
|
|
20
|
|
6
|
-
|
400
|
160
|
|
40
|
|
13
|
-
|
b. 沉降菌测定时,其采样点位置可以与悬浮粒子测定点的布置相同。测点距离地面0.8~1.5m。根据需要可在关键部位增加测点。测点布置要均匀。对于沉降菌法不仅仅满足于最少采样总数,还需满足最少采样培养皿总数。见下表:
表二十 沉降菌测定最少采样点数表
面积(m2)
|
洁 净 度
|
100级
|
10000级
|
100000级
|
小于10
|
2~ 3
|
2
|
2
|
10~20
|
4
|
2
|
2
|
20~40
|
8
|
2
|
2
|
40~100
|
16
|
4
|
2
|
100~200
|
40
|
10
|
3
|
200~400
|
80
|
20
|
6
|
400~1000
|
160
|
40
|
13
|
1000~2000
|
400
|
100
|
32
|
2000以上
|
800
|
200
|
63
|
表二十一 沉降菌测定最少培养皿数表
洁净度等级(级)
|
90培养皿数(以沉降0.5h计)
|
高于100
|
44
|
100
|
14
|
1000
|
5
|
10000
|
2
|
100000
|
2
|
浮游菌测定法最小采样量应按不同洁净度等级来确定。见下表
表二十二 浮游菌测定法最小采样量表
洁净度等级(级)
|
采样量/L·次
|
日常监测
|
环境验证
|
100
|
600
|
1000
|
10000
|
400
|
500
|
100000
|
50
|
100
|
②微生物粒子测定方法:
a. 浮游菌的测定法
首先,要对测定仪器,培养皿,采样器等进行消毒灭菌,采样口和采样管在使用前必须用高温灭菌。
第二,采样者应穿与洁净室等级相应的洁净服,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要用消毒剂消毒。
第三,仪器消毒后放入培养皿前,先开动真空泵抽气,使仪器中的残存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小于5min。
第四,关闭真空泵,放入培养皿,盖好盖子后调节采样器。
第五,置采样口于采样点,依次开启采样器,真空泵,转动定时器并根据采样量选定采样时间。
第六,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置于30~50ºC恒温培养箱中,时间不小于48小时。
第七,用肉眼计数,然后用5~10倍的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遗漏。
b. 沉降菌的测定法
首先,要对测定仪器,培养皿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在37ºC恒温培养箱中,进行不小于48小时的培养和观察,确认无菌后方可使用。
第二,一般采用90mm的沉降平皿,注入20mL培养基,放在测点处,开盖暴露30min,将培养皿盖盖上倒置,然后在30~35ºC恒温培养箱中,进行不小于48小时的培养并用肉眼计菌落数,并记录生成的菌落数,然后用5~10倍的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遗漏。
4.静压差的测定:
①. 静压差的测定要求:
首先,静压差的测定是洁净区内所有的门全关闭状态下进行的。
第二,应从洁净度高到洁净度低的房间顺序进行,一直到直通室外的房间。
第三,测管口设置在室内不受气流干扰的地方。
第四,所测数据应精确到1.0Pa。
②静压差的测定步骤:
首先,是将洁净区内所有的门全处于关闭状态下。
第二,用微压差计测量洁净室之间,洁净室和走廊之间,走廊与外界之间的压差。
第三,记录在案
③静压差测定用的仪器:
静压差测定一般采用的仪器为YJB-150型补偿式微压计,倾斜式压力计,精密指针式压力计或灵敏度小于1.0Pa的其它压力计。
④合格标准:
首先,不同级别的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洁净室(区)之间的静压差应不小于5Pa。
第二,洁净室(区)与室外的静压差应不小于10Pa。
第三,对于洁净度等级严于5级的单相流洁净室在开门时,门内0.6m处室内工作面的含尘浓度应不大于相应级别的含尘浓度限值。
5.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定:
①温湿度的测定要求
首先,温湿度测定前,净化空调系统应连续运行48h以上。
第二,应根据温湿度的精度范围,选择有足够精度的测定仪表,并经过校验标定合格。
②温湿度的测定方法:
第一,温湿度的测点应距离地面0.8m,距离外墙0.5m。
第二,应根据温湿度的精度范围的要求,测定宜连续运行8~48h,每次读数间隔不大于30min。
第三,对于没有恒温要求的房间,其温度只测房间中心一个点即可。
第四,对于有恒湿要求的房间或区域,测点应放在送,回风口处或具有代表性的点。
③合格标准:
有90%以上的测点其温度的偏差值在室温要求的范围内,为符合设计要求,反之为不合格。
6.照度的测定:
① 照度的测定要求
室内照度的测定必须在室温稳定,光源光输出稳定后再进行测定。
②照度的测定方法:
第一,照度的测点应距离地面0.85m,按间距1~2m布点,测点距离墙1m。
第二,记录实测值并计算总的平均照度。
第三,照度测定一般是不含局部照明以外的一般照明。
③合格标准:
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要求,洁净室内一般照明的均匀度不应小于0.7。
7.噪声的测定:
①噪声的测定方法:
当房间的面积不大于50m2时,仅测定房间中心一个点。当房间的面积较大时,每增加50m2增加一个测点。测点距离地面1.0m。当有条件时,宜测房间静态工况的噪声和本底噪声。
②合格标准:
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要求,洁净室空态情况下非单向流洁净室的噪声不应大于60dB(A)。单向流和混合流洁净室的噪声不应大于65 dB(A)。
8.自净时间的测定:
①自净时间的测定方法:
以大气尘为基准测定时,洁净房间必须停止运行一段时间,待空气中含尘浓度接近大气含尘浓度时,然后开机,直到含尘浓度达到最低稳定值为止,其所需要的时间为自净时间。
以人工尘(香烟,巴兰香等)为基准测定时,在洁净室中央距离地面1.8m的高度发烟1~2min
即停止,再稳定1~2min,然后开机,直到含尘浓度达到最低稳定值为止,其所需要的时间为自净时间。
9.安装后过滤器的检漏:
①检漏要求:
被检过滤器应检测过风量并在设计风量的80%~120%条件下运行。
被检过滤器上游的粒子浓度被检过滤应满足下列要求:对受控粒径≥0.5μm的浓度,应不小于3.5x104pc/L
对受控粒径≥0.5μm的浓度,应不小于3.5x104pc/L
②检漏方法:
用粒子计数器对安装的接缝和主断面进行扫描检漏。检漏点应距离被检表面20~30mm。扫描的速度5~20mm/s,扫描检漏的部位为过滤器整个断面,封头胶,安装框架等处。扫描检漏用的粒子计数器的最小采样量应大于1L/min。
③合格标准:
被检过滤器下游的粒子浓度换算成穿透率,高效过滤器不应大于出厂合格穿透率的两倍。